活动时间
投稿期:2025年4月28日 — 2025年5月30日
初审期:2025年5月30日 — 2025年6月9日
复审期:2025年6月9日 — 2025年6月30日
作品要求
1. 本次比赛分为“广域深空”、“星体奇观”、“远程深空”、“风光星野”、“特殊天象”五组,不符合组别的投稿视为无效投稿。
“广域深空”组:展现深空之美(星云、星系、星团等)的特写或广域作品,不包含地景,投稿时请选择“广域”组别;
“星体奇观”组:主题为太阳、月球、行星、彗星、人造天体等太阳系内天体的作品,不包含地景,请选择“行星”组别;
“远程深空”组:由自组远程台设备拍摄的深空作品,请选择“深空”组别;
“风光星野”组:结合了地景与星空的银河、星轨等作品,请选择“星野”组别;
“特殊天象”组:拍摄一些特殊天象的作品,请选择“天象”组别。
2. 每人限投3稿(单张或组图),每次投稿只可投一个组别。在该数量范围内,每位参赛者在每个组别中可多次投稿参赛,但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参赛组别要求,不符合组别的作品将视为无效投稿。
3. 作品提交格式为jpeg或png,文件大于2.5Mb,随图须附上图片描述、拍摄时间地点、器材参数,最好能附上光污染等级和简要拍摄过程。图像处理须符合科学性,并简要说明方法。
4. 拍摄时间需为2023年1月1日到本次大赛截稿日期之间,参赛者须保证参赛作品的原创性与真实性:
(1)不得使用任何AI工具参与生成照片,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;若使用AI降噪或PI中的AI插件,必须注明;
(2)提供的参数应包括望远镜型号(口径、焦距)、镜头型号、相机型号、赤道仪型号等;拍摄和后期方法应注明(如分别拍摄、后期拼接等);星野作品前期应对每部分作出曝光时间和拍摄张数等参数说明;深空作品前期应对各通道的滤镜型号和拍摄时间、张数作出说明;行星作品前期应注明拍摄帧数和特殊软件;
(3)后期处理需适度,应注明后期软件和主要操作步骤,也可简要说明后期过程;
(4)必须使用自己的设备拍摄。
5. 参与比赛即视为授权复旦大学天文协会在(非商业)活动中无偿使用所提交的作品。
奖项设置
1. 大赛评选出特等奖一名,奖品为价值1999的Seestar S30一台。
2. 每个组别分别评选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1名、三等奖2名,一等奖奖品为价值1280的ASIAIR mini盒子一台,二等奖为价值780的导星镜一台,三等奖为价值88的UV/IR cut滤镜一套。
3. 每个组别根据天文社区作品热度值数统计出最高人气奖一名,奖品为明信片、冰箱贴、定制雨伞等周边文创。热度值计算方式:作品每获得一个赞得2分,每被分享一次得2分(如果是复制链接分享,需要打开链接才能获得分值,每天分享,站外分享、站内转发分值上限为30分),天文社区分值仅代表热度,不代表最终排名。
活动规则
1. 参赛资格:全国高校天文摄影爱好者。
2. 投稿方式:在ZWO天文社区App、小程序、网页上发布作品时,选择“2025年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天文摄影大赛”并填写信息即可。
3. 获奖规则:评委团由复旦天协的资审理事和专业评委组成,经初审、复审后评选出获奖人员。
活动声明
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,注册审核不通过的,一切损失及后果由您自行承担。
获奖作品可能用于ZWO官方平台进行推送展示。
不遵守活动规则的用户,取消奖品资格。
本次活动适用于社区《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》和《软件服务协议》。
本赛事最终解释权归复旦大学天文协会所有。